返回

汉末之风起并州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42章 完城旦舂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第(2/3)页
北方向,处于雁门郡与云中郡之间,只有善无、中陵、武成、骆县、桐过五县。是一个很小的郡国,如今被鲜卑所占据。

    派这两万苦役过去建一座新城,足以成为稳固定襄郡的基石。毕竟定襄郡只有五县,有一座城池为依托,步卒主力一日之间便可抵达全郡各处。

    生产力的巨大差距导致太原、雁门两郡可以支撑一万大军不事生产就只屯兵城池内枕戈待旦,不时袭扰定襄郡境内的鲜卑牧场。鲜卑人却不能荒废一年,否则以游牧民族的生产力,不用汉军攻打,牧民便能饿死大半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只要历史上中原军阀稍一结束分裂,就能将游牧民族赶出塞外的原因。

    近在中原坚城范围之内,游牧民族实在是无法安心放牧。

    关西的大旱使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时,也是官府吸纳流民垦荒拓边的天赐之机。

    平日里想迁数十万百姓往并州郡县,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    并州郡县中的上郡、云中、定襄、五原、朔方皆是黄河流经的土地,气候、降水皆十分适合农耕。

    能重新夺回,足以成为数十百万农耕家庭的世代根基。

    汉末乱世飘摇,百姓背井离乡,张瑞的一大宏愿便是能将大量本应亡故的百姓挽救下来,安置于这些空旷郡国,从而一举两得,既占稳了明代的陕西承宣布政使司,又保存了诸夏元气。

    涉及到军事部署,袁涣作为京兆尹文官再无发言之权,说道:“主公既有安排,某便无需多言。某治理不力,导致长安有此叛乱,请主公治罪。”

    自始至终,袁涣并未有任何辩驳之言。

    站在一旁的裴潜叹了口气,站出来为其求情,说道:“主公,长安之事,京兆尹情有可原。其政务之多,恐为治下诸郡之最。”

    “首当其冲,乃是以工代赈,安置数十万流落关中之百姓。且要合理统筹百姓兴修道路、建设城池。”

    “然旱情严重,京兆尹一郡之粮不足用,不得不从他州转运粮草,赈济灾民。”

    “适逢七月,又添政务。官员非但需谨慎面对秋收,还需推行两税新法,征收赋税。”

    “实在是难以兼顾。”

    张瑞轻嗯了一声。君逸臣劳,在长安有所体现。

    相比于张瑞的悠闲生活,袁涣身上担负的政务之多,令人敬叹。

    对这种宵衣旰食、鞠躬尽瘁的官员,任何一名君主都不可能厌恶。

    面对袁涣在长安之乱中的失察之责,张瑞
第(2/3)页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